4秒钟,这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工厂对牛奶进行一次高温灭菌的用时。伊利采用国际领先的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在137℃的高温下仅需4秒就能完成对牛奶的灭菌过程,既保留了牛奶中90%以上的营养成分,又确保了长达6个月的常温保存期。
8分钟,这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智能化转盘式挤奶设备给80头奶牛挤奶的用时。以自动化挤奶设备代替人工,挤奶效率和奶牛舒适度均得到大幅提升。
1小时,这是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工厂一条灌装生产线灌装40000包牛奶的用时。由于引进全球最先进的利乐E3超高速灌装机,伊利鲜奶灌装速度大幅提升,效率提升1.67倍……
4秒钟、8分钟、1小时……数字的背后,是伊利智能制造的“加速度”。
作为呼和浩特市“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聚焦打造以奶产业为核心的千亿级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驱动全链发展、数字赋能智慧城市、绿色引领产城融合,创造了全球奶业多项之最,成为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样本”。其中,液态奶全球智造标杆基地日处理鲜奶6500吨,每天生产的牛奶可满足千万级人口城市日饮奶需求;奶粉全球智造标杆基地年产能6万吨,每年可保障128万宝宝的口粮供应;敕勒川生态智慧牧场,引入世界领先的全智能无人挤奶系统、自动饲喂系统、机器人清粪环保等系统,代表了目前全球奶牛养殖行业的领先水平。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全产业链,在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实现闭环。这条完整、高效、绿色的产业闭环,正成为呼和浩特市乃至内蒙古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标杆实践。
透过伊利,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发力奶业振兴的坚实脚步。
呼和浩特市是全国重要的乳业主产区,经过多年发展,全市良种奶牛存栏量、牛奶产量、人均牛奶占有量、牛奶加工能力等稳居全国首位,也是全球唯一同时拥有2家世界乳业10强企业的城市。近年来,呼和浩特市积极推进奶业振兴,聚焦“育好种、种好草、养好牛、产好奶、建好链”,强化政策扶持和创新驱动,全力构建绿色、高端、智能的奶业生态,打造“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业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政策持续发力,护航奶业发展。呼和浩特市近年陆续出台《呼和浩特市奶业发展扶持政策》 《呼和浩特市推进奶羊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呼和浩特市贯彻落实自治区奶业振兴政策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促进奶业发展五条政策措施》等多项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措施,推动奶业全产业链升级。乘政策东风,呼和浩特市奶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奶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组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国乳都”品牌越擦越亮。
目前,全市已建成规模化奶牛牧场143个,奶产量突破200万吨,全市处理生鲜乳能力超过1.4万吨,生鲜乳主要质量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乳业带动了育种、饲草、养殖、疫苗、加工、包装、物流等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市汇聚了近200家规模以上乳制品相关企业,呼和浩特市乳制品产业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全市乳业全产业链营业收入突破2560亿元。
呼和浩特市乳业“领跑”全国离不开科技的核心支撑。作为科技部唯一认证的国家级乳业创新平台,位于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凭借全产业链技术突围,引领奶业升级。
目前,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正围绕“中国牛、中国养殖模式、中国原料、中国装备、中国品质”5大战略目标开展科研工作,已在奶牛性控技术、乳铁蛋白制备、益生菌包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局部领域实现国际领先或全球首创。
以创新为翼,持续推进奶产业链转型升级,努力打造全球奶业发展高地和创新高峰,如今,呼和浩特市奶业已进入全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全市乳业全产业链营收将突破3000亿元。
致力于往“中国奶罐”装入更多好奶,“中国乳都”正在向“世界乳都”加快迈进。
【 纠 错 】 【加入收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